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

愛不重不生娑婆 03



愛不重不生娑婆
()

(三)遠離染情,心地清淨
我們如果真想往生極樂世界,真想修淨業,就應該讓自己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。這樣才能跟阿彌陀佛相應,才能有清淨佛土的氣氛。

具體來說,就是要逐漸跟輪迴脫離關係,一心跟極樂世界建立關係;逐漸跟世間俗人脫離關係,一心跟阿彌陀佛建立關係;逐漸跟世俗的染污緣脫離關係,一心跟淨土的清淨緣建立關係。也就是念念緣阿彌陀佛,緣西方三聖、清淨海會;心裡想的都是極樂國土,薰的都是淨土氣氛,一心一意就要往生到那裡。這樣一來自然能夠把娑婆世界的事看淡,至於世間的享樂、世俗的關係等等,也不會特別執著,因為那時候心會很警醒,知道輪迴裡的法會牽連自己,會障礙往生。

就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說,只要跟一個人建立起密切的世俗關係,譬如成為朋友,那麼你的心就會被一個人牽住。因為既然有關係了,彼此之間就要有來往,這樣方方面面都會有影響,就要有業力上的合作等等。反過來說,如果你跟一個人結了很深的怨,譬如為了爭名奪利而變成了仇敵,或者良心上欠了很多的債,那麼這些惡業也會牽著你,障礙往生。也就是在輪迴方面有一點造作,就必然會有一種業,把你的心往輪迴的方向牽引。既然如此,想讓自己的心念念緣淨土,一心修淨業,就必須斷除對輪迴的愛,這樣才能斷除輪迴的因緣。如果不能斷除貪愛之心,它的勢力就會愈來愈大,就會成為你難以拔除的樁子。一旦這個樁子深陷在輪迴的沙灘裡面,就會使你千生萬世沉陷輪迴,無有出期。

《楞嚴經》中講到:「純情即沉」,「純想即飛」。這裡「情」就是指愛,也就是我們對於世俗諸法的愛。這種貪愛之心就是生死因緣,愛一生,必然會下沉,會下墮。我們觀察一下就知道,其實每個人陷在情愛裡的時候,心都是往下沉的,而且很難拔出來。經中又講到:由於愛染就會發起妄情,情在身體裡面積聚起來,就會出生愛水。譬如心裡想美食的時候就會出口水;憶念所愛的故人,或者想起他的種種可愛之處,或者哀其亡故心中不忍,就會流眼淚;貪財之心生起的時候,由於心裡發出貪愛之水,在身體上就會顯現出皮膚光潤之相等等。總之,雖然愛有差別,但是積聚於內,而表現在外的方式是一樣的,都是以濕潤為性。濕潤則自然無法上升,必定下墜。

相反,如果愛很輕,比方說思想家,由於他們一心探求真理,心處在寧靜的想當中,很少去緣世間的欲塵,這樣生起的世俗情愛就很少,心就比較清淨單純。再譬如修行人心裡常常觀想清淨的法,自然就不跟情黏在一起。譬如觀想佛菩薩、清淨佛土,緣正法作意等等,心當下就是往上飛的。這些你只要觀察一下,就能體會到。對此,經中說到:如果眾生心裡希求勝妙境界等,發生仰慕渴求,就會出生想念,想念不斷的積聚,就會出生殊勝之氣。譬如持清淨戒,就會全身輕快清淨;持咒、結印的時候,心會顧盼雄毅,無所畏懼;希求脫離人間欲塵,生入天界,就會夢到自己在虛空當中飛行;心裡憶念佛國淨土就能在夢裡,或者在禪觀當中見到清淨佛土;想親近善知識,自然會輕視身命發起承事。總之,雖然想有差別,但是輕揚、上舉的性是一樣的。所以會飛升,不會下沉,自然超越世俗染情。

經中又說到:如果只有想,沒有情,死後必定生到天上。如果在此基礎之上,也就是念想專一,一心作觀,再加上修福德、智慧,發清淨願,那麼臨終之時自然心智開明,面見十方諸佛,可以隨願往生清淨佛土。如果想和情均等,那麼不會上升也不會下沉,會轉生為人。其中想稍微多些,就會成為聰明的人,情多就會成為愚者。如果情多想少,就必定要墮在三惡趣裡面了。其中六分情四分想,會墮為旁生;七分情三分想,會成為餓鬼;再往下,九分情一分想,就會墮在地獄裡面。如果只有情,沒有想,就會沉入無間地獄。

這樣我們就很清楚,情愈多,愛愈重,在輪迴裡陷得就愈深;想愈多,念愈專一,上升的位次就愈高。往生極樂正是憑藉「一念」來成辦的。這就是「愛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極樂」的含義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一八集)2016/5/1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2-0218

愛不重不生娑婆 02


愛不重不生娑婆
()

(二)智慧觀察,斬斷愛根
對於在家的男女修行人來說,必須要有看破世間的智慧,這一點至關重要。否則,就像前面所說,根本遮止不了造集轉生惡趣的業,更沒辦法修集往生資糧。如果能夠看破、放下這一切,盡量減少心上的貪愛,讓自己的心跟世間的染污法脫離關係,就不會被毒害到了。

《徑中徑又徑》裡講到:修行不得力的根本,在於沒有斷掉對世間法的貪愛。由於愛的牽纏,就會妄念紛飛;喜歡因愛而生,厭惡、恐懼也同樣由愛而起。這樣就算平時好像能看得破,好像能一心念佛,但是到了臨終的關鍵時刻也難免動心,導致淨業難成,不得往生。所以,現在必須咬緊牙關,以堅忍的力量,斬斷愛的繩索。對自己所貪愛的一切,要時時以智慧觀察清楚,最開始要強制性的斷除愛執,這樣到最後自然能夠遠離貪染。

這裡講得很清楚,就是要通過智慧觀察,清楚的認識到世間的真相,才能斷除愛執。其實很多人很難發現這一點。會覺得自己的家庭很好,對此很自豪、很陶醉,喜歡這種安逸的家庭生活。但是,這些家的歡樂到底是什麼體性?是清淨的出世間法嗎?是覺悟的法嗎?是真正的安樂嗎?這些方面,必須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,心裡看清楚後就不會再迷惑了。

佛在《楞伽經》裡說:「復次大慧!菩薩為求出離生死……觀諸世間無一可樂,妻子眷屬如枷鎖想,宮殿台觀如牢獄想,觀諸珍寶如糞聚想。」我們具體來看,首先說眷屬如枷鎖,俗話說:「夫妻是緣,善緣惡緣無緣不聚;兒女是債,討債還債無債不來。」其實夫妻之間就是以彼此的業力牽纏,暫時聚合在一起,因緣一盡就必須分開。所以短暫的相聚也沒什麼大的意義,如果對此非常耽著,會成為繫縛生死最大的障礙。蓮池大師在《雲棲詩偈》裡也講到這個道理,大意是說:夫妻恩愛,鸞鳳和鳴,纏纏綿綿不知哪日能結束。活著的時候好像可以長相廝守,但是到緣盡的時候也不得不各自分開。彼此情意纏綿,互相繫縛,如同披上了沉重的枷鎖一般。願能看破將自己纏縛在生死之中的冤家,趕緊尋找出離之道,以此將這關係最密切的因緣,從自己的心上抹去,不再牽纏。

兒女就是債主,無非是由於過去世有債務關係,今生才投生為兒女。普庵祖師也說:「眷屬猶如夢,非冤不遇逢,如今兒女者,皆再來祖宗。」印光大師也說:「以彼此有負欠故,致所生兒女種種不一。有還債者,有討債者,有報德者,有報怨者。」所以,父母和兒女之間的關係不出這四種:討債、還債、報恩、報怨。我們都看過很多這方面的因果實錄,都很清楚,很多今世的兒女是前世自己所殺的人。由於前世欠了他的錢和命,所以今生他投生為自己的子女來討債。而且,父母往往會特別疼愛這種來討債的兒女。這就是業緣,它會像枷鎖一樣緊緊的束縛住自己。所以一定要以智慧看清楚,就會知道這些根本不值得貪著。

而且,家宅就像監獄,一旦結婚成家,就不再有自由,就要被鎖在這個監獄裡面,一鎖就是幾十年。即使是兩口之家,都會有很多很多的事,非常不自在!一般人只要被關在這裡面,就只能不斷的增長煩惱和業。那是很危險的。自己也會發現身心愈來愈沉重,愈來愈不安樂,煩惱愈來愈多,善心愈來愈少了。

再說,財物、珍寶就像糞堆。大多數人都希望財富愈多愈好,認為錢財當然是多多益善。但是實際上,錢財愈多,麻煩就愈多,人就愈操心。就拿有車來說,這方面很多人都有體會。沒車的時候覺得有車很好,既方便又體面,但實際上,有車之後麻煩更多。俗話說「買車容易養車難」,有車之後不得不面臨很多問題,每個月的油費,每年的保險費,維修保養費、停車費、養路費、過橋費……在北方,冬天租的車庫比人住的房子都貴。而且,稍微碰到點事,就得跟保安、交警打交道,徒增困擾、浪費時間。另外,在城市裡遇到高峰期堵車,一堵就是幾個小時,比走路用的時候還多。原本以為有車方便,結果更耽誤事。再說,本以為有車很體面,但是看到身邊的朋友不斷的換車,自己卻一輛車開了幾年,會感覺很沒面子。換車吧!錢不夠;不換呢?心裡難受。乾脆賣了吧!面子上更掛不住。總之,有車之後,數不盡的麻煩、苦惱就會一直緊密相隨,擺脫不掉。

像這樣,夫妻、兒女、家庭、財物等等,都是苦的法、苦的自性。其他世間的事與此類似,詳細觀察就能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安樂。看清楚世間苦的本性,就能很有力量的制伏貪愛之心。但是要想真正從根斬斷,必須要有看透萬法真相的空性智慧。幽溪大師在《淨土法語》中說到:制止境緣的牽纏,不是讓我們把世間所有的事物全部扔掉、燒光,也不是閉著眼睛不看。當你知道一切所愛的事物原本無有,只是自己的錯覺認為它有,所以錯覺在的時候才有這些假相,錯覺消失,就都蕩然無存。這樣以智慧認識到萬法沒有什麼實法可得,心裡自然不會有執著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一八集)2016/5/1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2-0218

愛不重不生娑婆 01



愛不重不生娑婆
()

宋朝的善月大師說:修淨土法門的人很多,但是能通曉往生的竅訣並實際去做的人很少;口中講淨土的人很多,但是能找到其中關要的人很少。很多念佛人都不知道在往生方面有「自障自蔽」這種問題。其實這就是最關鍵的問題。說到「自障」,再沒有比對於輪迴的愛執更嚴重的往生障礙。而「自蔽」就是指對於極樂世界、阿彌陀佛等心存懷疑。如果能夠把這懷疑和愛執之心斷除,那麼即生往生西方就不是什麼難事了。這裡講得非常清楚,如果心裡還存有往生的違品——貪愛世間的心,以及懷疑之心,那是根本不可能往生的。

之後大師又說:「無為子十疑論序曰:『愛不重,不生娑婆;念不一,不生極樂。』」「無為子」指宋朝開悟的大居士楊傑,他在為智者大師的《淨土十疑論》所作的序言當中,講到「愛不重不生娑婆;念不一不生極樂」這句話非常重要。我們如果看過後代大德,包括一些淨土祖師的教言開示,就能發現處處都會提到這句話。可見對於往生來說,這個問題相當關鍵。也就是要想真正修集往生資糧,必須斷除對於世間的貪愛。我們下面就對於這個道理簡單講講,希望大家都能斷除往生方面的「自我障蔽」,修集清淨的往生資糧,踏上真正的往生之路。

(一)家庭愛染,生死因緣
現在的人經常會說「家庭是道場,生活作佛事」等等,但是這也要辨別清楚,所謂「道場」必須是修持出世間的清淨法業,積累往生資糧的道場,而不是增長輪迴愛染,堅固生死根源的地方。只是現在很多人沒有智慧,沒有以正見去仔細的分析、辨別這件事,認為我們是在共同修集往生資糧,實際上完全是在積聚輪迴的因緣。

為什麼這麼說?要知道,居士處在家庭裡面,大多是糾纏在世間法當中。在家庭裡常常會增長輪迴的因,增長愛執之心,跟往生西方直接相違。稍一放鬆正念,就會以我執煩惱來互相面對。這一點大家都有自知之明,自己觀察一下就會知道。就像《楞嚴經》中所說:「汝愛我心,我憐汝色,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。」家人彼此之間往往是世俗的情愛,再加上各種家庭瑣事的糾纏,都成為輪迴法,成為繫縛的因。要知道,所謂好的關係有兩種:一種是互相策勵,在出世間的解脫法方面做真實的饒益,這種關係可以讓自他都往生清淨佛土,都能得到解脫。一種就是互相增長愛戀,我對你好,你對我好,彼此增長世俗情執,這種關係會使你的心深陷在輪迴裡面,實際上就是繫縛輪迴的因,完全不隨順解脫,不是往生西方的因。只要你去觀察,就會發現,在家庭裡面,所謂的夫妻之情、母子之愛,都是貪執輪迴的心。譬如認為世間家庭的氛圍,闔家團圓的快樂,一家人在一起安穩舒適的過日子等等,非常美好、幸福。在這些方面你的心非常重視,或者羨慕不已,或者沉浸其中,或者小心翼翼的守護……其實這些都是煩惱,都是苦。

《法華經》中說:「諸苦所因,貪欲為本」,一切苦的出生之處就是貪欲,以它為根,就會出生無數的憂苦。我們都是欲界的眾生,與生俱來就有對世間的貪愛,一旦增長這種貪愛,隨之而來的一定是痛苦。譬如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,或者出現一些變故的時候,就會產生極大的苦惱。而且這種貪愛會不斷的潛滋暗長,它也是十二緣起裡能生支的第一個,有了愛就會取後有的生死,之後就是數不盡的輪迴,說不完的苦。中峰國師在《淨土詩》中也說:「塵沙劫又塵沙劫,數盡塵沙劫未休,當念只因情未撇,無邊生死自羈留。」眾生在生死之中經歷了無數大劫,數盡了塵沙,也算不清到底經歷了多少劫的生死。這都是由於一個「情」字,心裡一直放不下,以至於把自己纏縛在輪迴當中。

《涅槃經》中說:「居家迫迮猶如牢獄,一切煩惱由之而生。」這一點稍加觀察就能很明顯的發現。處在家庭裡面,如果和家人往昔有善緣,彼此的感情很好,很甜蜜,很恩愛,這樣就會增長貪染,互為流轉生死的增上緣。其中一個人一旦離開,其他人就會非常痛苦,甚至沒有勇氣繼續活下去。如果相互之間的緣分不是很好,經常發生摩擦、衝突,像冤家一樣,彼此怨恨;或者長年冷戰、形同陌路……總之,處在家庭裡面,彼此間都是以我執、煩惱來用事,在在處處不是生貪就是生瞋。

另外,為了這個家,每天必須忙碌各種瑣事,很少有時間修集善法,甚至連十善業的內涵都很難具足。因為行持十善業道必須有一種斷惡之心,要堅持這種原則。但是一旦陷在家庭的欲坑當中,陷入各種世俗法裡面,就連行持十善業都有困難。因為如果顧及一個小家的利益,為別人考慮的心就會很少,這樣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,往往會造下嚴重的惡業。譬如做為一個母親,如果用心有偏差,認為我的孩子什麼都好,無論他要什麼我都給,就有可能造下殺生等的惡業。而且,當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發生矛盾時,她處理起來很可能不合乎正理。明明是自己孩子的錯,但是完全看不到,只是一味的縱容,甚至將來孩子長大後會犯下大錯。所以,一旦人的心被愛蒙蔽住了,雖然想利益自己的家人,但是往往會害了他,也害了自己。正所謂「慈悲多禍害,方便出下流」。沒有以智慧攝持的所謂「慈悲」、「方便」,非但不成為善法,反而會成為惡趣的因。所以,如果不能以智慧攝持,讓家人都隨順解脫,那麼家庭就像一個枷鎖一樣,會捆住一個人的心,連起碼的十善業道都守不好,更不可能往生西方了。因為往生極樂世界的要求更高,必須徹底放下對整個三界的貪愛,如果連小小的家庭都看不破,心完全落在欲界裡面,又怎麼可能往生淨土?

因此,這些方面都值得我們警醒。很多人說是學佛,但其實最多只是做一點人天善法。有些人甚至連人天善法也修不起來,所謂的學佛,對他來說只是一種消遣,一種高檔、時尚的生活。這樣滿腦子都是家庭、工作,心完全被各種的男歡女愛、親人之間的感情、五欲的享受等等所吸引,想從這些當中出離,把它們視為苦的心根本沒有,對於清淨佛國的事基本無動於衷。像這樣貪愛世間,完全不具備欣厭的內涵,在願上面一點也不符合條件,是不可能往生的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一八集)2016/5/1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2-0218

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

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 05



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
()

老法師:我們看了自了法師這篇報告,他在提醒我們,這個報告的題目很好,「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」。報告裡面一再強調出離心,出離是出離六道輪迴,是出離三惡道。這樁事情應該每個人時時刻刻都要放在心上,世間最可怕的事情,沒有比這個更可怕了,三惡道決定不能去。佛在經上講的話是真話,他不會欺騙我們,三途一墮五千劫!這時間多長,就算是小劫,五千劫也受不了。造業很容易,受苦出離苦報非常困難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(第二一三集)  2016/4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2-0213


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 04


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
()

(四)閒時警策
有空閒的時候就要盡量修行。可以這樣想:我真可憐!實在是個沒有福報的人。如果我宿世的善緣好,就可以在清淨的山林裡晝夜勤修了。但是現在被宿業所牽,每天只有這麼一點空閒的時間,那麼我一定要利用好這難得的空閒時光,把它用在修法上面。如果我把這僅有的時間都浪費了,用在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上,那實在是太不應該了!如果我連這點道心都沒有,還算什麼修行人?連這點精進都沒有,怎麼可能往生呢?像這樣警策自己之後就要提起珍惜之心,要告訴自己:我只有這幾個小時有空閒,能真正用來修法,所以這段時間比萬兩黃金還要珍貴。我絕對不能浪費時間放逸、散亂,一定要一門心思的修集淨業資糧!

如果你有這樣的決心,對時間這麼珍愛,那麼別人再怎麼勸你去看電視、聊天、逛超市、上網娛樂,或者養鳥、遛狗、練操、聽戲、打麻將等等,無論過去你有多麼的喜歡,現在你會連名字都不願意聽到,會從心底深處生起厭離。你會覺得我怎麼能用萬兩黃金去換這些垃圾呢?

另外,有些人會幻想:我什麼時候能到山林裡閉關呢?其實這種想法未必現實,因為這樣的因緣十分難遇,而且你也未必會有長期閉關的福報。所以每天要把握好現有的時間。專門抽出一個小時或更多時間,不做別的事,一心一意的念佛,然後堅持下去,這就是你每天的閉關。

具體的做法是:你每天到了這個時候,就要堅決杜絕一切世間因緣。把門關起來,不跟任何人講話,把電話線拔掉、手機關掉,而且要事先跟家人打好招呼,讓他們不要來打擾你。時間長了,家人也會習慣,這一、二個小時也不會來打擾你了。然後,在這個時間當中,盡量讓自己的心不要散亂,一心專注的念佛。每一聲都從深信、切願裡發出,每一聲都發自內心的對阿彌陀佛祈禱,祈求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一定要接引我往生到極樂世界……像這樣一聲接著一聲,有質有量的修集淨業資糧。

總之,無論自己處在什麼情況下,一定不要忘記此生的歸宿是極樂世界。現在只是暫時被煩惱和業扣留在這個世間上,只要我今生好好念佛,臨終時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我。所以我每一天、每個小時,甚至每一分鐘都不能忘記祈禱阿彌陀佛,一定不能讓自己再輪迴下去了,必須下定決心:今生就往生極樂世界!然後從現在開始,珍惜每時每刻,用自己最大的心力積集往生淨土的清淨資糧!

以上選摘自智圓法師《往生之路四》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(第二一三集)  2016/4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2-0213

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 03



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
()

(三)忙時警策
在忙碌的時候,首先要這樣想:我現在為了生活,從早忙到晚。心識像被五馬分屍一樣,甚至已經分成了十幾、二十塊,不斷的在各種無意義的塵境中散亂。遇到這樣的境要說這樣的話,遇到那樣的境又必須那樣想,還要時刻不停的做各種各樣的事…所以一天下來,心累得不得了、散得不得了,連稍微平靜、稍稍安住一會兒的時間都沒有。是多麼可憐!其實,這就是一種受苦的相,自己的心不由自主的隨著惑業的牽引,每天不得不做很多世間的事。這都是因為往昔的福德淺薄、惡業深重,所以今生只能不自在的受這些俗事的牽纏,必須得去打工、做很多無意義的事,才能賺點錢養活自己和家人,再辛苦、再無奈也必須去做。總而言之,就是因為實在沒辦法,才不得不每天做那些無意義的事。所以說,住在這個娑婆世界裡就像被關在監獄裡一樣,每天為了生活做的那些瑣事,就像在監獄裡服勞役、受折磨。這樣想清楚之後,對於這個世界的態度只有一個,就是想要早點離開這裡。

然後要知道,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任何雜染的因緣,阿彌陀佛的願海具有極大的加持,能讓我擺脫一切的束縛。一生入那裡,連一剎那的我和我所之心都不會生起,惑、業、苦就更不可能現行了。從此之後,只會念念增長菩提善根,念念升進。所以說,一往生就登入不退轉地,能夠迅速圓成佛道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換句話說,阿彌陀佛極其慈悲,他設置了無數的方便,使得任何人一往生到這個淨土裡面,整個身心相續完全被轉化,再不會有一剎那的染污因緣。在《往生論註》裡也講到,極樂國土是完全清淨的體性。就好比說人的身體是不淨的體性,所以無論多麼美味的食物進入人體都會變得不清淨。同樣,極樂世界已經成就了清淨的體性,眾生到那裡之後,無論之前造過多嚴重的惡業,都能徹底得到淨化,身心無不清淨,畢竟證得清淨平等無為法身。所以說,我們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,就會立即轉染為淨、轉凡成聖。

這樣想了之後,自己的心就不要像從前那樣糊裡糊塗、渾渾噩噩,心裡一定要很清楚、很確定,自己這一生的目標唯一是往生極樂世界。所以平時無論有多忙,在做什麼,心一有空閒就趕緊念阿彌陀佛。這樣到你臨終的時候,阿彌陀佛就會來接你,你就能很順利的從這個牢獄中出去了。

那麼,怎樣讓自己在很忙的時候也能提起這種心念,抓緊一切時間精進念佛呢?關鍵還是要憶念死亡無常。古時的世間賢人也說:「舉世盡從忙裡老,誰人肯向死前休?」這就講到,世間人很可憐,都是在忙忙碌碌中老去,沒有幾個人會想到死,知道要提早放下這些世間的事。所以說,提不起死亡無常的念頭,就決定會落在愚痴當中,從這裡就會發展出各種各樣的瑣事,產生出無量無邊的苦,無窮無盡的輪迴。因此一定要提醒自己時刻憶念死亡,這樣自己的心就會很清醒,知道必須要停止製造惑業因緣,也會有力量修集往生淨土的清淨資糧。

具體該怎麼憶念死亡,來止息世俗瑣事呢?《西齋淨土詩》中說:「在世更無清淨日,臨終那有出離時?」意思就是,如果你一直忙於世間瑣事,不斷的在煩惱和業裡面打滾,就只會時時增長染污,這樣下去,一輩子也沒有修清淨善法的機會,到臨終的時候又怎麼可能出離輪迴呢?所以說,現在就要看破,就要放下,就要從那些世間瑣事當中盡量出離,只有這樣,輪迴才會有終結的一天。雲峰禪師也說:「即今休去便休去,若覓了時無了時。」有的人會想,我現在太忙了,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沒做,等這些事都處理完了,不忙的時候再修行吧。但是世間的事沒完沒了,你如果不主動放下,這輩子都很難有不忙的時候。其實,娑婆世界的事都沒什麼大不了的,只是自己的心太執著,只要你心裡把這些都看破了,也就沒什麼事了,否則世間的事永遠不會結束。所以,你要一次性把輪迴裡的事看透,都定性好,然後你的心要把這些全部放下,不要藕斷絲連、拖泥帶水的。而且現在就要想清楚,要不到臨終時就來不及了。

對於娑婆世界看破、放下以後,就要全心全意的準備往生極樂世界的清淨資糧。首先要在心裡看清楚這條路,完全確定下來,這一點十分關鍵。要知道,如果依靠自力修道,需要歷經很多生世才能斷除煩惱、出離輪迴。但是,如果憑藉佛力,你只要對阿彌陀佛、對極樂世界具足信願,在這個基礎上一心持名,只要你的心能夠跟阿彌陀佛的大願相應,臨終時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。那時,雖然你的業和煩惱還沒斷,但是依靠阿彌陀佛大願的攝持,一切的有漏法就再不會現行了,從此徹底解脫生死輪迴。所以,對於我們大家來說,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極樂世界,走這一條往生之路來實現解脫和成佛,是最現實的一件事。對此,每個人都必須在心裡完全確定下來。

確定目標之後,就要盡可能的一心念佛。截流大師在為大眾結期三年共修念佛做的開示中講過這樣一個比喻:「古時,有人落入上面被覆蓋的千尺枯井當中,在井口上卻只有一個很小的孔眼。他得到野狐傳他的祕訣,就是眼睛專注在那個孔眼上,一心想著從那裡飛出去。這樣久久的注視,一心不散亂,結果孔沒變大,身體沒變小,任運的從孔眼中飛出。這就表示我們現在沉溺在輪迴的深淵裡面,解脫出去的唯一希望就是專注一心的念阿彌陀佛,最終必定能夠出離。」因此,我們應當時時刻刻讓自己的心專注極樂世界,一心念阿彌陀佛。因為到臨終的時候,全憑這股念力跟阿彌陀佛相應,一相應就能在阿彌陀佛的攝持下,直接往生極樂世界了。

那麼,平時在面對這些世間雜事的時候該怎麼作意呢?那就是首先要認清輪迴無實義的真相,有事情來了就隨緣應付一下,處理完了就不再去想它。在忙碌的時候,就要這樣想:我真可憐,從早到晚身不由己。就是因為被惑業的力量牽纏才這麼不自在。而現在有一個絕好的機會可以永遠擺脫這些繫縛,因為我已經聽聞到了極樂淨土法門,只要具足信願,肯用功念佛,今生一結束,必定能往生極樂世界。如果我明明有機會,也有能力修集往生極樂世界的清淨資糧,卻用大量的時間造輪轉生死的業,白白錯過了這麼好的機會,那麼往後我還要繼續在無量生世當中不斷的在輪迴裡受奴役,我怎麼能這麼愚痴呢?如果連這樣一個易行道,迅速解脫生死輪迴的出路都沒把握好,來世還在輪迴裡漂泊,那我這輩子就真是白活了!這麼難得的因緣不好好珍惜,稀裡糊塗的又混了一生,那實在是太顛倒了!我還是不是個有智慧、有取捨能力的人啊?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(第二一三集)  2016/4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2-0213





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 02



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
()

(二)順境警策
在生活中遇到順境的時候,也要警策自己,不要被暫時的假相蒙蔽,忘記自己真正的歸宿。因為在順境當中,人的心容易忘失正念,不容易發起出離心。這時更需要提醒自己,不要迷失、不要忘記回歸極樂故鄉的路。其實這個世界上人們喜愛的所謂順境,都不過是一場鬧劇,到最後什麼也得不到。

譬如現在擁有很多的財富,有好的房屋,或者具有較高的聲望、權力等等。這時要提醒自己,不要被暫時幻化一樣的安樂迷惑,這些只是世間的有漏福報,也是無常的,沒有什麼實在的意義。就像《羅狀元醒世詩》中講的那樣:「黃金不是千年業,紅日能消兩鬢霜,身後碑銘空自好,眼前傀儡為誰忙?」這就告訴我們,世間人用盡一生追逐的名和利,它們的真相到底是什麼。先說所謂的「利」,當一個人擁有很多財富的時候,往往會認為自己已經實現了人生的價值,是非常成功的人。但是要知道,這些只不過暫時滿足一下你的感官和虛榮心而已,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。你看這世界上曾經出現的無數富豪,現在不是一個個都死了嗎?他們的財產能留到幾時呢?同樣,你現在擁有再多的財富也不可能留存千年,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,你只能慢慢的變老,一步步走向死亡。再說所謂的名譽、聲望等等。有一部分人對於財富不是很在意,唯一追求萬眾矚目,美名遠揚。但是,這些又有什麼實在的意義呢?不過是你死了以後,世人會在你的墓誌銘或者功德碑上多刻幾行讚頌的文字而已,你自己又能得到什麼呢?所以說,現在這麼辛苦、這麼努力的把自己塑造成別人心中的完美形象,一輩子活在別人的舌尖上,又是何苦呢?總之,為了那些虛名假利,一生忙忙碌碌的,多麼不值得!

再譬如,有的人對於名利等不是特別執著,就是對於親人、朋友等等特別的眷戀,怎麼也放不下。由於前世善緣的感召,或者遇到特別情投意合的人,心裡就想和他長相廝守,永不分離;或者特別喜歡家庭的溫暖,喜歡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的感覺等等。諸如此類,自己的心如果沉溺在這些所謂的溫情、幸福裡面,往往極難拔出。這時就要想,這些暫時的業緣表面看起來十分悅意,讓人難捨難分,但是就是這些所謂的美好,會嚴重的障礙我生起出離心,實際上正是我往生淨土最大的障礙!所以我不能再貪執這些世間的眷屬,要想就想極樂世界的法友。就像《西齋淨土詩》中說的那樣:「同居善友應懷我,已築浮圖欠合尖。」其中「浮圖」指佛塔。意思是說,我要常常想到西方的善友,想到他們應該會經常憶念我。很多道友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了,他們正在那裡看著我,盼著我能早點過去。就像正在建一座塔,只剩塔的頂端還沒建好,完成這一點就可以竣工了。同樣,我的淨業資糧還差一點,只要我現在抓緊時間,更精進的念佛,很快就能完成往生極樂世界這件大事了。

另外,像是在學業上取得了成就,找到好的工作,和心愛的人結婚,事業有成,以及各種各樣的享樂等等,仔細想想哪有什麼真實的意義呢?不過是暫時欺騙感官,蒙蔽分別心的幻境,到頭來還是一場空。對後世和解脫絕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。只是我們過去太愚痴,一直有一種虛妄的幻想,總以為在這些當中能出現真實的安樂。所以我們總是對於學業、愛情、事業、財富、地位等等抱有很多的希望。你把希望寄託在這些虛幻、苦性的法上面,最終絕對會落空。

像這樣,把整個娑婆世界的事全部觀察一遍,根本找不到一個安樂自性的法,人們再怎麼包裝、再怎麼吹捧,也改變不了它苦的自性。如果對於世人追逐的功名利祿、男歡女愛、聲色享受等等,你認為這些純粹就是苦,任何輪迴的事物放在你面前,你都不要。就像當年釋迦佛要出家的時候,父王給他什麼,他都不喜歡,都不要,唯一選擇解脫之道。什麼時候你也生起這種決心,就說明你確實不貪戀輪迴了。就像我們修苦諦時用的比喻那樣:有個小孩要吃糌粑,所以無論母親給他生蔓菁、熟蔓菁、乾蔓菁等等,他都不要。因為無論做成什麼樣,都只是蔓菁,不是糌粑,所以他一直不想要。這意思是說,我們在面對輪迴中的安樂時,就要作意:這是輪迴,這也是輪迴,統統是苦,所以我全都不要。像這樣的厭離心必須要有。

反過來說,極樂世界裡的一切都好。無論是地、水、花、樹、鳥、樓閣、虛空、光明、音聲等等,沒有一個不好的。因為那裡的一切都是從佛的妙心中變出來的,都能賜予極大的加持。打比方說極樂世界的鳥,牠們都是阿彌陀佛的神力變現出來的,所以完全能夠相應你的心,演說各種微妙法義,開示萬法的真相。而且,隨著你修行境界的增上,牠演說的法義也會愈來愈甚深。因為阿彌陀佛示現的任何一個方便都是可深可淺的,都有外、內、密、極密的不同加持。你的心愈清淨,得到的加持就愈大。下至一滴水、一朵花都具有無限的功德,你通過任何一法都能入於最圓滿的境界當中。這一切絕對不會落空,不會欺騙你。所以說,極樂世界裡的一切都是極其不可思議的,一一都是圓明具德,與佛無二無別。就像在《往生論》中講的那樣,極樂國土中的一切都是第一義諦妙境界相。這些最終都可歸納在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之中。也就是說,極樂世界裡的任何一法,都能使我最終現前究竟法身。這樣對於殊勝無比的極樂世界看清楚後,怎麼能不希求呢?

像這樣,對於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的狀況做對比,一定要堅定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的決心。一旦你有了這樣的決心,再遇到任何順境都不會有二心了。也就是你心裡非常清楚,這個娑婆世界裡的一切順境都是魔障,耽著它們會障礙我往生。如果我的心被這些欺騙,就會失去究竟的利益。所以,娑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誘惑不了我,我鐵定了心要去極樂世界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(第二一三集)  2016/4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2-0213





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 01



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
()

學生: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之三。自了法師編輯。
二、從總的方面串習出離心
今天我們從總的方面,也就是境緣上的—逆境和順境,以及自己的時間情況—忙時和閒時,來講講該怎樣警策自己,串習出離心,培養信願行。

(一)逆境警策
什麼是逆境呢?譬如說出現了病障、魔障,種種不如意的事等等。這時候我們就要提醒自己,我最終的歸宿是極樂世界,所以在輪迴世間裡碰到的這些逆緣,反而成為我往生極樂淨土的順緣。人處在順境當中,不容易生起求生淨土的心,現在我遇到了麻煩、不順心的事,正是促進自己增上信願,精進念佛的大好因緣,真是求之不得!

譬如說生病了,你應該很歡喜,要知道這又是在提醒自己,抓緊時間準備往生資糧。如果沒生病,身體很好,很可能會把精力用在追求飲食、男女方面。現在病了,正好可以避免很多放逸、散亂的機會。並且可以這樣想:依靠世間的醫藥,雖然暫時能夠緩解病痛,但是沒辦法解決根本問題。因為這個身體就像毒瘡一樣,是百病的巢穴,無量眾苦的生處。只要還生在這個世間,就擺脫不了這樣的有漏色身。所以你要想,有這個身體太苦了,我今生結束後一定要從蓮花中化生,獲得無有眾苦的清虛之身!所以在生病的時候,要更懇切的發起求生極樂世界的願,一心歸命阿彌陀佛,並且要更加用心的念佛。即使是死緣現前,也不應恐懼不安,而應當歡喜,正好可以早點往生極樂世界!

如果是遇到其他一些不如意的事,就要想:只要還在這個娑婆世界,就會時時刻刻被業和煩惱束縛,對於五濁惡世的眾生而言,依靠自力獲得解脫又是相當的難以成辦。但是只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,有求生極樂世界的願,再加上肯用功念佛,就很容易能夠往生極樂世界。往生之後,惑、業、苦等的一切過患就再不會現行了,從此永遠受用聖法樂。所以我一定要往生到極樂世界!像這樣,遇到一些逆境的時候,就要警策自己,增上求往生的切願。

譬如說,自己經濟上遇到困難,可以想:在這個娑婆世界活得這麼艱難,連養活自己都有困難。收入這麼少,開銷又那麼多,生活、工作、人際交往等等各方面的事又是那麼的複雜。我一往生極樂世界,就沒這些事了,所以我今生一定要往生,要抓緊時間念佛。

或者子女不聽話,發生家庭糾紛,就要想到:輪迴裡的業緣太多,牽纏太多,自己的身心總是被束縛,始終無法獲得自在。而往生後就不再有束縛了,最終心能得到究竟的自在,所以我必須要往生西方!

再譬如有人罵自己,一想:唉!這是我往昔的惡業成熟了,這個五取蘊恆時被煩惱種子跟隨,隨時有可能現行,對治的力量又那麼薄弱,所以難免造作種種惡業。如果下一世沒有遇到佛法,很可能造下更嚴重的罪業,就會招致更多的痛苦。所以我此生結束後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徹底擺脫惑業的牽纏!

總之,所謂「人生不如意事,十有八九」,娑婆世界的事大多是不盡人意的。在面對這些時,一方面不要像世俗人那樣,悶悶不樂,一籌莫展。甚至沒心思念佛,提不起修行等等。而是要以這些事來激勵自己,警策自己更加精進的修集往生資糧,爭取早日往生西方。另一方面對於世俗之事,自己的心不要太在意,太執著,否則只會給自己增加更多的痛苦。《羅狀元醒世詩》中說:「與其十事九如夢,不若三平兩滿休。」意思是說,與其在十件事中,有九件事做得非常成功、圓滿(其實也是像夢一樣本來不真實),不如基本能過得去就結束它。也就是在世間很多事上打妄想,都是像夢一樣,毫無意義。不如能放下就放下,踏踏實實的做好必須做的事,不要過於追求,要學會知足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(第二一三集)  2016/4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2-0213



往生的要訣 10


往生的要訣
()

淨空老法師:我們讀了自了法師這篇報告,他所說的話句句都是老實話,是真話,不是假話。我對於他說老人,天天要把包打好準備就走,我覺得這句話有問題,為什麼?那個包還留戀到,還想帶去。應該怎麼樣?沒有包,哪有什麼包?隨時可以走,什麼都不帶,輕輕鬆鬆,一樣都沒有。極樂世界樣樣現成,你帶包去幹什麼?那只是累贅,用不著。這個要知道,要放得乾乾淨淨。這個很難,難在哪裡?你也說得很清楚,煩惱習氣太重。要怎麼樣連這個小包都丟掉?那就是對諸法實相要有相當的認識。佛在一切經論,時時刻刻提醒我們、告訴我們,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,包括我們自己身體都要丟掉,你還要帶什麼去?只要有帶一點東西去的那個念頭就是障礙,就去不了。

往生淨土,除阿彌陀佛之外,其他的佛法都要放下,你要不放下準找麻煩,通不過那邊海關檢查。你還帶的有東西,這個東西就染污極樂世界,那還行嗎?不可以的。所以徹底放下。自了法師這篇東西要多看,給我們最好的忠告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O九集)  2016/3/10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42-0209



往生的要訣 09



往生的要訣
()

大家現在就要開始注意,努力培養欣、厭。我們在座的無非是兩種人,一種人命不好,一種人命好。命不好的會想:「我很可憐,現在世間的一切都不求了,一心就去西方。」這種人反而因為苦而得到大利益。還有一種人命很好,他就一直說:「我很好啊,很幸福,學佛以後更好了。世間真好,天天都很快樂。」結果他每天都為著今世的快樂而做打算,天天都在品味人間快樂的美酒。這就糟糕了,因為一點出離心也沒有,在他心目中,現前就是極樂世界,哪裡還需要去十萬億佛土之外呢?像這樣,一味的陷溺在世間假相裡,怎麼會有欣求極樂的力量?臨終的時候直接往娑婆世界裡陷落,阿彌陀佛就只能空手而返了。

這些都是不好聽的話,是在給大家敲警鐘。老人家們尤其要警惕,天天要想到人命無常,說不定今天就會死,所以每天都要做往生的準備。就是每天要有「打好包直接去極樂世界」這樣的心態。心裡一直要想:我今天盡一切努力,準備好往生的資糧。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,那就犯了最大的錯誤,所以我要盡量努力。一天活著,就修一天淨業,天天都要提起求往生的心。這樣再念阿彌陀佛,一心一意的念,就可以往生。

以上選摘自智圓法師《名號如意寶》。

不論在哪種情況下,心裡都要警醒自己:我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去極樂世界。時時不要忘記。這一點非常關鍵。由此一來,所有長遠的規畫都在西方淨土,而不是在娑婆世界。雖然暫時由業力還在這裡居留,但不會再為這個世界做很多長久的打算,這種心態很重要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O九集)  2016/3/10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42-0209


往生的要訣 08



往生的要訣
()

我們不能自欺,一定要檢查:我是真心想去淨土,還是甘願陷溺在紅塵裡?如果一邊想著飲食、男女、歌舞、聲色,對這些貪戀不已,一邊卻幻想著臨終能生到西方,那只是自己在做白日夢,哪有這樣兩全其美的事?放不下娑婆就決定生不到極樂。其實,現在很多人心裡就是這麼打算的。他想:我既要享受世間五欲,還要順利往生西方,如果不能往生,那就是佛不靈驗。但要知道,如果心一直陷在五欲的泥潭裡,愈陷愈深,愈陷愈重,這樣的話,淨土就離得愈來愈遠,也就愈來愈難往生。

原來一再說過,為什麼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?根本原因就是貪戀紅塵。這種修持叫做「抱樁搖櫓」。就像繩子還繫在樁子上,那不管怎麼搖槳,船也前進不了半步。同樣,心一直繫在娑婆世界裡,那再怎麼念佛,也很難即生往生西方。這就表明,欣、厭是一個大的關口,心裡如果不具足欣、厭,內在最貪的是世間五欲,一點都不願出離,口裡卻不斷的說我要去西方,那完全是自欺欺人。

要知道,一般人在逆境裡容易修,在順境中就很難。尤其世間的一切都圓滿,家庭很美滿,兒女也聽話,福報很好,有各種享受等等,這時候出離就非常困難了。因為他心裡認為,極樂世界就在人間,還要到哪兒去?其實就是迷戀紅塵,放不下世間而已。這樣,平時都像喝醉了酒似的,一直陶醉在世間快樂裡,等到了臨終,怎麼會有出離的力量呢?那時就會戀戀不捨。如果夫妻感情好,那到時候你就捨不得。你不會說:「我要去西方」,只會說:「我們來世還做夫妻!」如果兒女孝順,自己一生對兒女都是貪愛心,那到時候也很難放下。一般來說,女人最愛執兒子,到老了還是念念想著兒子。如果兒子很孝順,那她臨死的時候也會想:「我捨不得兒子!」或者認為這個世界這麼美好,就會發願來世還要在這裡。像這樣,哪裡會有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的力量?相反,如果人生很苦,那就容易生厭離,使得他根本不留戀世間,一心要到佛國去。

人的心就是這樣。你不要以為,現在對世間非常喜歡、非常留戀,到臨終時會忽然起一種生西方的心,這是很渺茫的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O九集)  2016/3/10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42-0209


往生的要訣 07



往生的要訣
()

修淨土法,關鍵要看臨終那一念,逢的機會好,就很容易往生。而一般的人,不是在臨終時才聽說有淨土,而是幾十年前就知道了,屬於早熟的機。但他的心一直很疲軟,這就非常危險,很可能成了一個「老油條」。我們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心。剛學佛的時候,人往往容易出現善心,但時間久了,很可能被習氣所困,而發不起心力來,這就很危險。有的人說,我已經修了二十年。但看他的心一點起色也沒有,是那種灰溜溜的、懈怠、不振作的心態。這就很糟糕。最後連一點勇悍心都提不起來,這樣怎麼能往生呢?

所以要曉得,自己心上還存在很大的問題。一直深陷在紅塵裡,不肯出來,而對於清淨佛土,對於殊勝的往生大事,欣求的心就非常薄。因此,在這上要趕緊栽培,要不斷的努力,盡量減少負面的染污緣,不然就非常危險。你看,這世上有多少人陷溺生死,有幾個最終歸往西方呢?這麼想一想就不寒而慄。為什麼那些人生不到西方呢?這裡有非常決定的因素。因為,他的心一直自甘陷溺,沒有真正從心底發起對娑婆的厭離和對極樂的欣求,以這種心怎麼可能生西方呢?或者說,西方淨土哪裡是憑這種心就能往生?所以,奉勸大家及早修行,不要繼續醉生夢死。

人一不注意,很容易就沒有自知自明,不曉得在自心上改過。放眼看去,很多人已經成了「老油條」。天天糊裡糊塗的念,但內心一直陷在五欲的泥潭裡,一點不肯出離。這不是自欺嗎?口口聲聲說要去西方,心心念念都沉溺在娑婆的五欲裡,這樣怎麼可能生西呢?所以,都是在騙自己、害自己,是在辜負佛、辜負自己的人身而已。像有些老居士,認為自己一生修行,也做了很多福業。但老了只是天天守著電視機,心每天就陷溺在世間法裡,愈老愈糊塗。最後就這樣一命嗚呼,不曉得到哪兒去了。這都是生前騙自己招來的下場。
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O九集)  2016/3/10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42-0209



往生的要訣 06


往生的要訣
()

如果有非常多的世間心思,左纏右繞,這裡也貪,那裡也搞,搞得自心好像被無數根繩子纏住了,這就非常危險。到臨終時,你被哪一根繩子牽住,都有可能落入生死,那就沒辦法往生。

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這一點,如果你心裡沒有準備好,那就非常危險。其實,臨終的時候就是一念,而這一念之差就決定了你的去向,這是非常快的。如果你事先什麼心理準備都沒有,什麼事都沒交代好,到時候慌裡慌張的,要往生就很困難。

再重複一遍,淨土修持的要訣就是欣、厭二字。也就是對極樂世界要愈來愈嚮往、欣求,一心一意的往那兒去,唯一就是這個目標;對娑婆世界要愈來愈厭離,不斷的淡化它。所有事情都提前交代好,每天都要做好準備。

反面也要知道,不能到臨終時再準備,那時就來不及了。已經是六、七十歲的人了,那是非常快的。無常這事不會給你提前打招呼,它來的時候,忽然一天就現前了。大家都知道,老來的事說不準,有時候摔一跤就死了,有時候站在那裡,一下子中風或者腦溢血就過去了,有人是一睡不起,老死在床上……很多情況是你想不到的。所以每一天都要做準備。這是最關鍵的事情,已經再三做了交代。

現在對很多人來說,發起求往生的心還是很難。因為人的心不堅定,這就成了障礙。就好像心頭有很多座山,對事物的貪戀是一座山,對兒女的貪戀又是一座山,還有各種貪戀名利、富貴、享受等等,這些都是障礙。一旦越過了這些山,往生就有希望了。

所以,欣厭是往生的關鍵。具足了欣厭,就表示已經脫離了娑婆的事,一心往西方去了。這就表示,心上已經調準了。不然的話,凡夫的心始終飄來飄去,即使念了很多聲佛號,但一遇到世間境界,馬上又轉到生死裡去了,這就很難有保障。

我們的問題就在這裡:平時念佛很難提起懇切的心,口裡剛剛念完,等會兒一碰到世間的事,馬上又入到紅塵裡去了。有這種忽上忽下的情況。這樣檢查起來,淨土的心非常薄弱,娑婆的心卻極為濃厚。關鍵問題還是欣、厭不具足。

現在一定要重視欣、厭之心的培養。如果這種心不能有力的生起,那就很危險了。我們平時都能看到,自己的心不斷的起起落落,大多都圍繞在世間法上,很少起念緣著西方、緣著阿彌陀佛。比較心力的差別就很明顯。譬如你看電視的時候,兩隻眼睛一直盯著,看了好幾個小時都不覺得累,還想接著看。看完了還回味,還不斷的談,腦子裡也不斷的在想。但對於西方根本沒有這麼濃的心,不是非常急切、迫不急待的想修,也不會念佛的時候一心投入,念完了還回味不已。從這裡足以看出,流轉娑婆的因緣非常充分。如果能反過來,對世間的事一點興趣沒有,心根本不放在那裡,天天都緣西方,淨土的心愈來愈濃。這就表示,你已經跨過了貪戀世間的障礙。所以,這事僥倖不得,你的心沒成熟,還不具足欣、厭的內涵,往生就很難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O九集)  2016/3/10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42-0209


往生的要訣 05


往生的要訣
()

要做到這一點,那現在就要念死。天天念死的話,到臨終時就從容鎮定,因為心態已經完全準備好了。所以,有智慧的人會深思熟慮,會從長計議,他的目光會很長遠,會提前做好準備。否則死亡一旦來臨,那時慌張、恐懼,最終很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。人如果有智慧,就會把這件事看成人生最大的事情,其他都可以放下,但在這上面絕對不能馬虎。世間法沒什麼利益,能放一分是一分。往生淨土最重要,能提一分是一分,要盡量的提,盡量多準備,在這件事上絕對不能失誤。(如果你還處在世間,有家庭、工作等,那應當心出離,身體仍要做事,並不是父母、兒女、妻子、工作等全部不管。該盡的本分都要盡好,這樣才能心安理得的修行。)

那麼,怎樣才能做到每天都在修淨業的道上非常平穩的前進,一心趣向西方呢?這就要念念提醒自己,把臨死那一天的事放在今天來做。天天都準備臨死的事,一到那天,就直接往生了。

這又該怎麼準備呢?你每天要想:生命是無常的,死亡很快來臨,所以我必須提前辦好。睡前要反省:我心裡還有什麼放不下嗎?還有沒有罣礙?如果心裡一點罣礙沒有,即使現在死了,也是一心唯一歸向淨土,這樣還算可以。如果心裡還有很多罣礙,還想著這件事沒做完,那件事沒了結,還有這個放不下,那個離不開等等,那這些心裡的罣礙就成了你的「生死冤家」,到臨終時就會來障礙你往生。所以,現在要提前辦好,不然一到那個時刻,很可能會出問題。

所謂「提前辦好」,當然一方面像前面說的,該交代的交代,該處理的處理,但更重要的,是要想:如果今晚就死了,明早起不來,那反正要死了,也沒什麼放不下的。家人的事都由各自的業來安排,我想管也管不了。再執著的東西到時候也帶不走,執著也沒用。像這樣,把世上的事一下子全放掉,心不要還掛在財物、兒女等上面,提前就全部了結。而且天天都要這麼了結。每天睡前都要想:如果明天起不來,也就這麼去了,再重要的事想管也管不著。這樣想了以後,當時就要讓自己的心不再被世間的事纏繞。不然的話,心裡始終放不下,到時候就很麻煩。

像這樣,平時想慣了,把心放得空空的,世間的事都能放下,這樣的話,阿彌陀佛的悲心就能充實你空靈的心。如果你心頭想這想那,有各種的放不下,那阿彌陀佛的加持也很難入到你心裡。因為你的心已經被世間的事填滿了、搞亂了,七上八下,亂成一團,跟佛相合就很困難。這就非常危險。所以,我們要往生,一定要把握住「欣厭」二字。厭就是全部要放,欣就是全部提起。娑婆的事一概放盡,那淨土的事就能完全提起;一旦把娑婆的事全放掉,也就沒有了分心的事,你就能一心跟阿彌陀佛相應。這就是關鍵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O九集)  2016/3/10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42-0209



往生的要訣 04



往生的要訣
()

而且,要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身、口、意,一直緣著西方淨土、阿彌陀佛去運轉。也就是要口口談西方、心心想西方、念念緣西方,身體一次次的禮拜西方、禮拜阿彌陀佛,口裡念彌陀的聖號。像這樣,要使得自己的心,盡可能的沉浸在淨土的氛圍裡,盡量讓自己的心不斷的轉起淨土情感。

這些自己都要有意識的去做。除了每天的定課以外,其他時間也要抓緊用在淨土上面。佛法裡也是有主次的。要以修淨土法為主中之主,重中之重,把這個重點突出再突出。不能以次破掉主,那樣就修不好。要把一切善法都配到這上面來,一心歸向西方,這就非常穩當。

白天要痛念世事無常,沒什麼意思。臨睡前就要反省:我心上還有沒有往生的障礙?還留戀世間嗎?對世間的事能一概放下嗎?諸如此類都要細細的檢查。要這樣想:假使明早起不來了,那想一想,還有哪件事自己忘不了、甩不下?然後想:如果明天真的起不來,這一生不就完了嗎?還有什麼能抓得住呢?所以現在就要放。之後就想:既然如此,今晚就不去想這些世間的事了,死了就什麼都沒了。這樣今晚就把世間的事從心裡排除。

像這樣,必須天天排除輪迴的掛念,一聲號令馬上就趕赴西方。要天天做準備,做死的準備,做去的準備,時間一到馬上就走。譬如,一個人如果打算住在一個地方,那他就會住在那裡不動,因為他只做在那兒的打算。一旦打算離開,想從這兒趕緊走人,那就會把所有東西打包好。因為已經不想在這待了,只有這個心思。他每天都想,我一定要走、一定要走。然後把事情都準備好。屋子裡的東西都處理妥當,該送人的送人,該寄走的寄走,都交代好,全都事先做好準備。意思就是,一到那天就走,要培養這種心。

如果不在這上面著重訓練,整天在這個世界上鬼混,混來混去,根本不做死後的打算,那就非常危險。連這分心都沒有,往生就很困難了。相反,一旦你把世間的事從心裡清除乾淨,蕩然無存,從此沒有了娑婆世界的牽掛,這樣的話,阿彌陀佛的悲願就能填入你空靈的心地,淨土的正業也會開始修起,從而長養出淨土蓮胎。

總的來說,在這件事上,一心要存兩方面的打算:世間的事要全放,這方面要減之又減;往生的事要全提,那方面要加上再加。這就是關鍵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O九集)  2016/3/10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42-0209


往生的要訣 03


往生的要訣
()

像這樣,我們已經知道了欣、厭是主要,那每天就要在欣、厭上努力。娑婆世界的引力一定要少、要弱,極樂世界的引力一定要多、要強。也就是對於世間的人、事、物等要愈來愈淡,對於阿彌陀佛,觀音、勢至、清淨海眾,西方聖境等,要有愈來愈強的嚮往心。在行為上,就要盡量減少世間的事,把修淨業做為第一大事,要有意識的去增加淨土資糧。怎麼來增加呢?那就要緣著淨土的依、正莊嚴,不斷的做十法行。凡是淨土方面的事,要盡量多聽、多思惟、多修持、多去增長資糧。這上面增加得愈多,信願就愈濃重,前往極樂世界的引力就會愈來愈強。

要注意的是,對於這些,自己必須有意識的去增長,不能只是坐在這裡空想。事在人為,往生也是如此。凡是有志向,而且肯實幹的人,在他身上就天天有進步,天天在增長淨業資糧。這樣的話,最終必定會完成往生的大事。如果一點主動性都沒有,不知道在這上面努力的話,那就屬於在淨業上面消極、懈怠。但這種人,沒見他在世間的事上有多消極,還是在不斷的增長。這就必然要落生死了。

如果你的信願還不強,那就要多學習、多了解淨土方面的事,從多方面增長信願的資糧。這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。譬如,有時候看往生的傳記。這樣看一個,心裡就隨喜、讚歎一個,同時就引起了自己對淨土的希求心、嚮往心。或者系統的學「淨土五經一論」,多增長對極樂世界、對阿彌陀佛的認識,這樣就能加強淨土方面的信心,譬如對阿彌陀佛的信心、恭敬心,對極樂世界的希求心等等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O九集)  2016/3/10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42-0209




往生的要訣 02


往生的要訣
()

往生的竅妙,就在於欣、厭二字,或者說它的竅門是以欣、厭為主。這個竅一打開來,就直接通向淨土,這個竅沒打開,那還隔了萬重山。這樣我們要看到,該怎麼來打開往生的門呢?那就要看自己心上是不是真的有欣、厭的內涵。從真正有欣厭開始,就已經往淨土方面走了。如果還沒有欣厭,雖然也會念佛,但口不由衷。意思是不是以一心去西方為目的,所以念佛的作用就會轉到其他方面。

所以要時時檢查自心,如果對這事還沒感覺,對娑婆沒有厭離心,對極樂也沒有嚮往心,就表明淨土的門還沒開。如果心裡已經在發展欣、厭了,對淨土愈來愈欣求,對這個世界愈來愈覺得沒意思,就說明有希望。像這樣,關鍵要看你心上對這兩邊的重視程度。如果在淨土方面的心很重,對娑婆世界的心很輕,那就表明淨土的門正在打開。以這種推動力,就會直接往淨土去。如果心上沒出現這種勢力,或者一種決定趣向的動力,就不會往那邊走。

現在很多人內心是盲目的,卻自以為一定能往生。其實這不一定。因為檢查你的心時,發現根本沒有欣、厭的內涵。提到淨土時並不是一心欣求,對於娑婆還是戀戀不捨。這上面心的濃度不成比例。對於娑婆世界的五欲、快樂,各種世間的享受,那是百分之百的追求,是非常濃重的貪求心;對於極樂世界的依、正莊嚴則沒有興趣,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,好像根本沒這回事,一點點嚮往、希求的心都沒有,不是一心渴求,念念都想著那個目標,想著自己這一生一定要生到西方。其實這樣很危險,你的心當下是直接往娑婆世界趣向的。像我們學法相的時候講「六趣」。「趣」,指趣向,這是從因上說的,意思是因上有差別,趣向的地方就有差別。像這樣,你的心一直趣往輪迴裡的六個方向,又怎麼會去淨土呢?

所以要清楚,往生的竅門在哪裡?就在欣、厭上。欣、厭一起來,心就往西方去了,就已經開啟了往生的門,已經念念跟阿彌陀佛相合了。為什麼呢?要知道,阿彌陀佛的心願,唯一是救度生死中的眾生,如果你能一心向阿彌陀佛呼救,我要生到你的國土!那當然佛會垂下手來接引你。這在緣起上必須是兩相情願,不能只有彌陀單方面的願力。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O九集)  2016/3/10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42-0209


往生的要訣 01


往生的要訣
()

學生: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之一——往生的要訣。自了法師編輯。

要訣的話沒有很多,關鍵要在寸心中有個領會。如果少說一點,但你能會得這個大義,也就足夠了。所以關鍵首先要心領神會,之後在心上牢牢的把握住,否則說再多也沒用。就像武術大師傳授絕招、醫生開藥方那樣,在要點上把握好,其他的自然水到渠成。同樣,在我們一生當中,無論是做人還是修行,關鍵就是要把握那麼幾句要訣,然後貫徹一生來實行,這樣就會得到大利益。

說到「要訣」,其實就只是一、二句話,但它是最關鍵的,如果沒契合到它,那注定會失敗。雖然平常談這談那,想很多,說很多,但自己心裡要曉得要訣最重要,然後要按這個去做。其實,人的一生不可能把握很多。要訣就那麼幾句話,關鍵要領會在自己心裡,這就管用了,一輩子得力就靠這幾個要點。就像法王說的:「難窮教理網邊際,當以訣要調自心。」所以,時時應當依訣要來修自心。譬如說做人,像《論語》裡講的,做人的根本在於仁德,而「仁」的根本就是孝、悌。所以,把握了孝、悌兩個字的內涵,也就把握了做人的心要。

那麼,對於往生淨土,它的要訣就是欣、厭。雖然只有兩個字,但我們要一直用心去體會它、貫徹它,能這麼做,就會一直歸向西方,臨終就會順利往生。如果不在這個要點上貫徹,那縱然說得天花亂墜,寫了多少本書,攝受多少個徒眾,做過多少場面上的事等等,也仍然不會往生。

所以,這事關鍵在於開竅。人不開竅的時候,心裡是一團渾,一開竅馬上就通了。那麼,該從哪兒開竅呢?就要從欣、厭上開竅。有了欣、厭就表示有希望,沒有就很危險,很難往生。所以它就是訣竅,一開了竅,一方面對極樂淨土最喜歡,再沒有超過它的了;另一方面對娑婆世界一點不留戀,根本不想在這待,這時候,西方的門就開了。如果口裡說往生,但心裡一點不喜歡,對淨土沒有欣求,對世間也沒有厭離,那就根本往生不了,因為你不是真心想去。這就知道,修淨土法以欣、厭為主,這就是它的竅門。

對於老年人來說,就要把握最簡要的事,也就是要以生西為目標。人年老的時候,就不能再抓很多事了,因為年齡、身體、精力等方方面面都已經衰退了。這時候,就要把有限的光陰、有限的精力放在「刀刃」上,集中用在一個要點上。能這樣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最關鍵的地方,那就是深明大義的人。


文摘恭錄 —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  (第二O九集)  2016/3/10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42-0209